全国党建联盟
当前位置:党建动态 -- 镶黄旗民族文化大旗建设彰显活力

弘扬民族文化 打造知名品牌 丰富群众生活
镶黄旗民族文化大旗建设彰显活力 

  “山清水秀美名远扬,牛羊肥壮绿海无边,歌声悠扬奶酒飘香,故乡给了我远大理想;在那一座座乳色毡房,长辈们安度着幸福的晚年,在那艰苦的创业路上,儿女们创造着新的辉煌;飞快的骏马扬鬃驰骋,智慧的牧人激情昂扬,依靠科学建设家乡,幸福之花处处开放,欣欣向荣的镶黄旗是我们幸福的家园……”腾格尔深情演唱的这首《兴旺的镶黄旗》,鼓舞着新一代的镶黄旗人,正连同镶黄旗人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激情,传向祖国各地,传向四面八方。
  近年来,镶黄旗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核心,着重从实施全民文化素质工程、精品创作工程、打造镶黄旗草原文化品牌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群众文化工程、文化产业开发工程、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工程、对外文化交流工程八项工程入手,力求在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品牌、文化精品创作、文化产业上实现四个新突破。“内蒙古民间阿斯尔摇篮”、“内蒙古民间‘火不思’故乡”、 全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哈音哈尔瓦庙“收藏中国蒙古文丹珠尔经第一庙”、“中国阿斯尔音乐之乡”、“中国火不思传承基地”……这一系列的命名如今已成为镶黄旗的文化名片,犹如耀眼的明珠,越来越令人瞩目!
  为弘扬、保护、挖掘、抢救一批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镶黄旗启动专项工作机制,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和落实文化扶持政策、加强文化法规建设上给予保障,组织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并把许多传统文化纳入旅游项目,使其不光在草原上得以传承、保护,而且向外辐射,向世界传播。从2009年起,旗财政建立100万元的文化发展专项基金,设立如文学作品“丹珠尔”奖、文艺精品“阿斯尔”奖、文物保护“火不思”奖等文学艺术方面的最高奖项,用于优秀文化作品的补贴、支持和鼓励。
  镶黄旗旗委、政府重视民族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察哈尔文化精髓,通过请教民间老艺人,查阅历史资料,重新排练了蒙古民族传统舞蹈“查玛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今年3月份到北京参加了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并为“两会”代表表演,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反响。同时文学艺术创作也获得了斐然的成绩,各种族专业、业余文化艺术工作者用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民族特色,创作出一批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在区内外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老作家苏·道尔吉扎布曾四次荣获“莎日娜”文学奖;道·达木林创作的《看不见牛粪的原野》荣获第四届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2009年朝·格日勒巴特尔创作的诗歌《红灾》、夏·布和创作的中篇小说《敖包小路》荣获第九届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旗文联整理出版了《察哈尔民间谚语集》、《镶黄旗优秀歌曲集》,旗业余作者共出版了30余部小说集、诗集、散文集;“火不思”小姑娘南丁录制发行了《琴声悠悠伴童年》DVD和CD专集;旗乌兰牧骑创作、表演的节目多次获得区内大奖,荣鹰全区十佳乌兰牧骑和全国优秀乌兰牧骑称号。
  基于文化需要、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镶黄旗构建起旗、苏木、嘎查三级文化网络,带动群众文化发展繁荣,实施了群众文化“433321”工程,精神文明创建“6351”工程及“八进牧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型文体活动品牌化趋势明显,承办大型文体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先后成功举办了“草原传奇”、“魅力故乡”、“相约草原”等大型文艺晚会及“蓝色之韵”全区诗歌比赛和首届“镶黄旗杯”全国蒙文诗歌比赛,给全旗种族干部群众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特别是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魅力故乡”春节文艺晚会、“激情镶黄旗”大型文艺晚会、“吉祥哈达”那顺作品专场晚会和“吉祥镶黄旗”2010年春节晚会,进一步扩大了镶黄旗的对外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旗乌兰牧骑坚持多年以“文化大篷车”等形式送文化下乡,保持轻骑本色,展现时代风采,为群众表演节目,很多群众已从文化活动的观众摇身变成文艺活动的主角,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月月活动不断,季季掀起高潮”。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挖掘蒙古马文化,镶黄旗投资388万元,建起了6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蒙古马文化博物馆。这座外顶呈马掌形,中间配以欧亚地图造型,记载了蒙古马曾经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辉煌一页。馆内现陈列有300多件展品,全面展现了蒙古马文化的内涵。围绕锡林郭勒盟打造中国马都契机,确定今年为镶黄旗文化旅游建设年,多次召开文化旅游创意研讨会,并引资1.5亿元建设马文化主题园,以此进一步提升蒙古马文化的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镶黄旗,关注镶黄旗,使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镶黄旗的决策者,对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旗委书记周金桩认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要用文化塑造城镇的精神灵魂,体现城镇的风格品位,并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繁荣。用旗长宝日夫的话来说,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的“筋“和骨”,文化建设则是一个地区的“气”和“神”。近年来,镶黄旗用于文化事业方面的投资达到1.3亿多元,改变了文体基础设施落后局面。新建了占地2.1万平方米的文化体育中心,许多文体活动都可在室内举行;改建乌兰牧骑办公楼和宿舍楼;扩建了体育场,占地面积4859平方米;新建了占地15.29万平方米的集文化、生态、休闲一体的宝拉格园广场;新建图书馆1500平方米,成为内蒙古图书馆分馆;新建了建筑面积3740平方米拥有509座位的信息化中心;实施了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全旗60个嘎查6个社区均建起了文化站。现在群众学习去书屋、活动到广场、互联网进牧户、广播电视用无线,文化惠民成为镶黄旗一道亮丽风景,文化软实力,凸显发展硬道理。

来源: 作者:王海金 发布时间:2010-07-12 13: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