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以产业化为主导实现多元化增收
忙时回嘎查养牧,闲时进城务工,过“两栖生活”已成为镶黄旗牧民追求的新时尚。这也是镶黄旗牧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
镶黄旗把强牧惠牧富牧作为牧区工作的重点,全力做好加减乘除巧增收。“加”,即增加牧民收入。发放各类惠牧补贴,为牧民发放养老保险,直接增加收入;“减”,即转人减畜,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开支。实行“四不变政策”,即草场使用权不变、牧民身份不变、国家补贴标准不变、生产资料合理流转不变,使更多的牧民增加了工资性收入,牧民看病就医减少了药费支出,扶贫救助等增加了收入;“乘”,即稳中求进目标翻番。组织实施联户经营,推广联户经营好经验好做法,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发挥好科技倍增器的作用;“除”,即扬长避短除去传统养殖模式。发挥优势,鼓励牧民发展现代畜牧业生态养殖,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的有机统一。
在禁牧不禁养惠民政策指引下,镶黄旗牧民由过牧超载转变为注重草畜平衡,由散养转为舍饲,而且联户经营已成为牧民致富增收的法宝。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牧民走出家门,进城创业。他们学技术,闯市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科技致富和创业典型,成为带领牧民增收致富的领头人。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在党员的带动下,许多牧民突破传统的围栏养殖模式,进行户户“结盟”,牧民在经济上尝到了甜头,生活上有了奔头,形成了一户领跑几十户甚至几百户牧民致富的格局。“全旗联户经营草场、联户牧民户数已分别接近全旗草场总面积和全旗牧民总户数的一半。”旗农牧业局负责人介绍说。
该旗在鼓励牧民联户经营的同时,还建立起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推动合作社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发放畜牧业产业化贴息贷款等形式,扶持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的牧民增收。合作社不仅仅局限于畜牧业,还向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旅游等多个层面拓展。据统计,该旗去年实施贫困牧民技能培训400人,常年性转移牧区人口300人;全年新增牧区经济合作组织81个。
为了实现今年牧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增长15%的预期目标,该旗在落实国家、自治区出台的涉牧、惠牧优惠政策和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增收空间,挖掘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非牧产业收入比重,并加大对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以产业化为主导的多元化增收新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