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委组织部积极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力求组织工作突破创新
一是以严肃换届纪律为重点,营造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良好环境。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的原则,积极协助旗人大、政协抓好换届各项工作,认真谋划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走访代表、培训代表等具体事宜,严格程序,把好代表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抓好人大、政府、政协和法检两院换届的正风肃纪工作,认真宣传“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等换届纪律要求,严明纪律,切实筑牢坚守纪律的思想防线,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良好环境。
二是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工作水平。紧紧把握“学习贯彻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这条主线,突出抓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三个重点,把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办实事”活动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和转变作风建设活动的有效抓手,切实改进党员干部作风;有力推进“七项先锋”典型打造工程,逐步建立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突出的工作业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三是以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深入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全力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一是提升培训档次,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结合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提升培训质量;坚持组织部长谈话制度和干部考核直面反馈机制,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与创先争优的承诺、践诺、点评环节相结合,落实好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把从严管理贯穿到干部工作的全过程;认真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规划纲要》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民主推荐、任职考察、酝酿讨论、任前公示等工作制度,完善党委常委会票决干部制度,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四是以健全抓基层打基础的长效机制为保证,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创新用人机制,形成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基层来的导向;重点推行嘎查“四权四制”村治模式,补充和完善“两委”职责及议事规则;采取“五步走”措施,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点评制度,把述职点评活动与“双向承诺”活动相结合,采取综合调研、集中述职、领导点评、整改反馈、督查考核“五步走”措施,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点评制度;深化苏木镇“双服务”工作,以强化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承诺、强化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一明确三强化”苏木镇干部服务责任制深为中心,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规范社情民意直通车机制,使直通车成为面向全旗的便民利民服务;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继续实行党企“2+1”党建联络员制度,抓好全旗5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大规模以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组建力度,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加大对党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通过“双培双带”做好牧区发展党员工作,有效解决牧区党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问题;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保证嘎查(社区)干部待遇和活动经费。引导和鼓励嘎查打破传统模式,创新观念,因地制宜,培育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有针对性的跟踪培养一批具有社区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居官,作为社区工作接班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立足社区建设基础平台,结合青年志愿者服务、驻区单位联建活动,在全旗六个社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精细化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五是以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按照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要求,统筹抓好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为全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继续推进“551530”人才引进工程,完善各类专业人才储备库建设,建立人才服务平台,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民生工作特设岗位、人才储备、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就业见习、创业培训、人才派遣以及人才市场就业八项计划;积极开展牧区实用人才培训、项目推荐、技术引进、职称评定、典型推广和评选表彰等活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牧区实用人才。
六是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为载体,建设高素质组工队伍实行部内事务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行公开承诺活动,激励部机关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试行“组工干部上讲台”活动,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主题研讨、调查研究、技能竞赛等活动,着力提高组工干部业务素质。深入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推行基层联系点制度,加强组工干部调研能力建设,健全组工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基层、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力促组织工作满意度稳中求进。进一步加强党建信息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组织工作透明度、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