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有效提升社区干部服务能力
密切联系群众,规范日常服务。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以“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为基础平台,落实民情日记、首问负责制、定期恳谈等基本服务要求。建立健全“社情民意直通车”、联合党委例会、定期进网格入户等制度,通过深入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与群众所需所盼所忧有效对接。建立健全区域共建制度,通过整合资源汇集形成联合单位及在职党员、私营企业等参与社区发展合力。推行居务公开制度,将廉租房、低保、计生等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方针政策及分配核定等事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满足群众需求,强化基本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活动阵地作用,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配齐DVD、音箱等设备,方便居民日常娱乐健身。搭建“百姓大舞台”,以居民自演、乌兰牧骑巡演等形式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利用节假日开展业余青年歌手演唱会、亲子娱乐、小学生诗歌朗诵等活动,活跃节日气氛。不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如何为人母、如何为人妻、如何为人媳”座谈会、敬老孝星、教子模范”评选等活动,帮助群众提高法律维权意识,引导社区居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针对群众实际,抓好精细服务。深入实施网格管理,按照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原则,合理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和居民小组长,定期入户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宣传政策,提供“对口”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组建成立35个服务团队,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为居民提供无偿或有偿、集中或错时等服务。同时,建立网格信息管理库,重点对空巢老人、残疾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菜单式”等服务。通过各种精细服务,满足居民不同需求,进一步提高居民满意度。
坚持为了群众,推广示范服务。认真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全旗1200余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并根据自身实际认领相应服务岗位,通过集体行动或个体行动践行服务职责。同时,建立党员活动反馈机制,将党员为民服务的情况向所在单位及时反馈,实现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双重管理目标。通过在职党员带头履职尽责、发挥示范作用,引导无职党员参与到社区各项服务工作中,进一步树立党员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