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联盟
当前位置:党建动态 -- 镶黄旗生态治理沙绿民富两全美

镶黄旗生态治理沙绿民富两全美

  镶黄旗积极贯穿“种草植树、治漠止沙”这条生态治理主线,一张绿图绘到底,咬定沙青不放绿,“十年磨剑终成器,”昔日100多万亩流沙横飞,植被稀疏的沙退化草原终于沙退草进重披绿装,两大生态环境保护区初见成效,为遏制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奠定坚实基础。
  做为昔日水丰草美“皇家牧场”宝地的镶黄旗,由于特大自然干旱频繁发生,再加上草场过度载牧等多种原因共同影响,到本世纪初年,沙地恶化、植被退化、草原生态形势急剧逆转,牧区贫困人口急剧上升,一串数字触目惊心:全旗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各类草场植被盖度分别下降到10%、20%、30%,产草量只有20——30公斤/亩,强沙尘暴天气增加到20多场,全旗人口贫困率过半达到58.4%……。然而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启动实施,镶黄旗草原生态保护掀开了历史新一页,植被固沙,封山育林,退牧(耕)还林(草),休牧养等措施齐推并进,林业建设在生态保护中大展用武之地。尤其是采取的“立体综合治理,封 、飞、造、管,配套基地建设,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四种模式,运用抗旱造林科技产品、植障固沙等三项技术综合利用方式,突出狠抓北部 浑善达克沙地绿化治理,采取围封禁牧,围育造林等手段加大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着力构筑北沙、中土两大生态保护屏障初见成效。仅“十一五”时期,全旗完成的林业建设治理总面积就达37.94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1%,其中沙源治理工程就完成36.543亩,而涉林面积就超过了30万亩。两大生态屏障总规模达到了72.463亩,占全旗总面积9.5%,形成了一条东西长达51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面积43万亩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锁沙地带,旗所在地的绿防体系基本形式。通过实行公益林保护政策,共 启动公益林保护总面积70.43亩。目前全旗共建成大白 柠条菜籽基地0.35万亩,新建欧李灌木良种繁育育基地一处,改建 了100亩 育苗基地,新建温室育苗大棚6座,四大基地年为全旗生态建设提供各类苗条8003株以上,籽种3000公斤。 
  十年来,在镶黄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严把各类生态建设项目资金、物质、技术、工程关口,确保项目质量,通过组织林业专业管护队,林业公安,草原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跟踪后续管护、调动牧民积极性自维护生态建设果实喜 人。100万亩流沙、沙退化草场植被覆盖度从治理前的10%、20%、30%分别提高到现在的45%、55%、75%。44.29万亩半荒漠化草场植被从20%提高到55%以上,全旗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遏 制,植被平均 盖度从2005年的25%——35%提高到现在的40%——55%,亩平均产草从20——30公斤/亩提高到50——100公斤/亩。伴随着一串串生态恢复的数字,借助国家和政府的退牧(耕)还草(林)等一项项生态补偿政策,牧民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旱涝保收。2010年,全旗又有43个嘎查实施阶段性禁牧措施, 不仅11714个牧民享受到了年人均3000元的政府补贴,506.7万亩休牧养草。2009年发放公益林补偿金285万元,2010年到位664.53万元,发放退耕还林315万元。“三牧”转型的快速巨变,牲畜头数减少了近20万头(只),51%的牧民放下羊鞭转移进城从事经商或劳务,牧业总量减少,牧民收入不少,到2010年全旗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47元,贫困率下降到25.4%。

来源::镶黄旗 作者:侯亮 发布时间:2011-03-23 09: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