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两个注重”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
近年来,镶黄旗紧紧围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十二字方针,积极探索,在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及未来出路两个方面加大力度创新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是注重优化管理。结合我旗实际,制定了“五个定期”管理意见(定期走访、定期汇报、定期交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不断深化完善,组织实施。在定期走访上,坚持每月到苏木镇走访一次,掌握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帮助解决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定期汇报上,坚持定期听取大学生“村官” 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工作措施;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交流会,随时了解情况,交流工作体会,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帮助解决困难,坚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心,确保大学生“村官”待的住、干的好;在定期培训上,我旗把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纳入全旗基层干部培训规划,请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组工干部结合实际为大学生村官科学的选择培训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传授做好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调整心态、转变角色,坚定信心;在定期考核上,我旗采取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对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对表现一般、工作不努力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帮助教育或诫勉谈话。
二是注重未来前途。对大学生“村官”未来前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安排,从根本上做到了“三个关心”。一关心政治进步。注重把表现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员,并有针对性地在嘎查“两委”班子担任职务进行培养。二关心待遇落实。积极协调,按照上级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落实了“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按时足额发放了补贴,解除了后顾之忧。三是关心前途出路。在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围绕中组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鼓励他们留任“村官”,积极为他们的未来设想、考虑,及时为他们提供事业单位招录、公务员考试、学历进修等报考信息,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鼓动他们加大自主创业力度,为他们有序、合理流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