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联盟
当前位置:干部人才 -- 镶黄旗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镶黄旗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镶黄旗按照“谁用人,谁培养”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那些在镶黄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中有发展潜力、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优秀人才,着力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加大党政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旗党校的培训资源和“镶黄旗党员干部培训平台”,对全旗党员干部进行全面培训。建立起了专家辅导、领导解读、媒体宣传、群众参与的科学发展大讲堂机制,近两年,通过邀请北京市委党校、清华大学、内蒙古党校、内蒙古农大专家学者现场授课的方式,举办了30多期“科学发展大讲堂”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政人才的理论素养。同时采取在职和脱产学习以及外出考察的方式,先后组织全旗公务员参加行为规范、《行政许可法》、计算机、信息化、电子政务、普通话、《公共管理》和《公务员素质读本》等培训,并把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把选拔年轻优秀人员充实到基层单位服务形成制度。
  二是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我旗突出单位培养人才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意识,加大继续教育力度,通过区内外院校定向重点对教育、卫生类人才进行培养,每年从旗级医疗机构选派10-20名具有中级职称的临床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充电”,期间工资待遇不变,所需经费按7:3的比例由财政和所在单位承担,对学校老师按每年20%的水平进行学历水平、资格能力培养,营造出良好的育人育才环境。通过狠抓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考试、培训工作,积极推进职称改革,按照因事设岗的原则,及时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科学设置我旗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目前全旗1105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45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432人,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262人。在苏木镇事业单位包括苏木科技综合服务站、兽医站、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对要求专业技术性强的岗位推行了聘用制优化结构,近年来,经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聘用有专业特长的工作人员88人。
  三是加快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发牧区乡土人才资源,结合“阳光工程”工作把乡土人才纳入人事人才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范围。围绕“转人、减畜、增绿、增收”目标,旗委政府坚持“强力实施技能培训,使之有一技之长,强力推动上岗就业,使之长期稳定就业”的两个强制就业培训方针,每年举办各类“人才”技能培训班近100期,由政府买单派往北京房山雕刻学校学习石雕的16名牧民学员学有所成,经他们精雕细琢的产品已走上市场。同时,今年与北京联合办学在旗综合职业中学创办石材雕刻分校,发展石材异型加工产业,出台政策扶持发展民族服饰、奶制品等传统民族手工艺,使之弘扬光大。吴俊是新宝拉格镇的一位普通居民,靠着苦心钻研,成为畜牧兽医土专家,不仅在当地名声大作,在整个锡林郭勒草原都很有影响,是中国畜牧业、兽医、动物营养等多个学会会员,被聘为旗科技特派员,每年通过“96048”科技服务热线解答牧民疑难千余条。目前,我旗现有在册乡土人才67名,其中3人被授予全盟“优秀乡土人才”称号。不在册乡土人才有三百多人,他们分别从事建筑、机械维修、种养殖、牧区经济管理、各类中介组织及各个行业。我旗在乡土人才中积极开展 “双培双带”活动,把一批有强烈为民服务意愿、有较高文化素质、有带动力的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同时将他们列入到嘎查“两委”班子后备干部中重点培养,扶持他们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带领广大牧民共同致富。文贡乌拉苏木德斯格图嘎查队长阿拉腾敖其尔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嘎查党员和牧民成立了“德斯格图建筑维修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承揽一些牧区棚圈、打井、草场围栏、青贮窑,冷配点等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公司牧民年人均收入7150元,公司发展基金达3万元。目前全旗成立的69个牧民专业合作社中,90%以上由嘎查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创办,涉及牧户813户、草场127.6万亩,基层党组织服务牧民和引导群众致富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来源:组织部 作者:苏德 发布时间:2010-11-10 12:52:00